国际减灾日,这些应急知识值得收藏

今年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强调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基础设施等设防水平,切实增强全社会抵御灾害的韧性能力。国际减灾日设立可以追溯到1989年,为促进风险意识及减灾的全球性文化,联大倡议设立一个国际日。现在每年10月13日举行的国际减灾日纪念活动,旨在赞赏全世界民众和社区为减少遭受灾害风险做出的努力,并提高他们对所面临风险的重要性的认识。

日常遇险

煤气中毒

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找打120,并尽快开窗通风,或者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如果呼吸停止,应立即为中毒者做人工呼吸。

触电

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火速切断电源。利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立即拔打120及报警求助电话。

雷电

紧闭且远离金属门窗,和电源插座保持距离,不要呆在阳台。不触碰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金属管线。如果房屋没有防雷装置,不要使用电脑、电视、电话。


火 灾

公共场所

迅速拨打119报警,按照疏散指示标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国鼻,尽量是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

高层建筑

如被困于高层呼救无效时,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中等物,吸引别人注意。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不要强行下逃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森林、草原

迎速向植物稀少、地势平坦的地带转移。穿越火线时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过。


地 震

在室内

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开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远离窗户、镜子,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被子、枕头、坐垫等保护头部。

在室外

徒步选择空旷地带避难,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

在野外

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

被困在废墟中

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保持呼吸通畅,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适时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叫、敲击物体等。


泥石流

泥石流多发地区居民

随时注意暴雨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留心周围环境,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积极做好防范泥石流的准备。

在沟谷内逗留或者活动时

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

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山体滑坡

识别山体滑坡前兆

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井水突然干涸井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士地出现凸起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出现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等现象。

发生滑坡后

保护好头部,向两侧逃离,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遇高速滑坡无法逃离时

不要慌乱,如滑坡呈整体滑动,可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


洪 水

受到洪水威胁时

有组织地提前向山顶或高地等高处转移。

突遭山洪袭击时

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不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

被围困与低洼处活木结构住房时

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转移。

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就者折断时

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海 啸

辨别海来临前兆

海水忽然迅速退落,海滩出现大量深海鱼,动物行为异常等。

收到海啸警报时

没有感觉到震动也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避难时

选择高大坚固的建筑物和地势较高的山坡和大树作为避难所,不去低矮的房屋、木结构建筑、深度较浅的海岸等地。

若被卷走

紧紧抓住一些较大的漂浮物,如床柜子、树木等等待救援。


台 风

台风来临前

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及时关好窗户收起阳台重物及悬挂物,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

将车辆移至高处停放,切忌停在路边障碍物下或积水路边。

台风来临时

切勿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临时工棚附近及广告牌、霓虹灯等高空建筑物下逗留。

避免在靠近河、湖、海的路堤和桥上行走,以免被风吹倒或吹落水中。

台风过境后

不去地质灾害点。灾后出门,一定要事先了解路段情况。

及时清除垃圾、人畜粪便,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及时做好消毒和卫生处理。